推進校企合作加快產教融合 ——訪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個方面,如何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 記者:您認為推動校企合作對于加快科技創新、培養高端人才、培育原創成果有何作用?企業和高校應當如何銜接配合、打通產學研用創新鏈條? 施衛東:高校是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校企合作是助推教育教學改革、加快科技創新、培養專業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有效路徑。 新形勢下,加快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打通產學研用創新鏈條,我認為要做好這幾項工作。一要完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議完善校企資源共享機制、人才培養互動機制、校企融合雙贏機制。企業應當在找準市場需求、明確人才培養方向等方面發揮作用,學校應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探索辦學模式并推進管理體制改革。二要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校企雙方可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標準、培養方案和相關課程體系,并吸引業內專家成為兼職教師。三要校企共建產教融合“生態圈”。高校應當構建開放辦學的“生態圈”,企業應當在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強與高校的優勢互補,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廣度,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記者:您長期從事流體機械及工程等領域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站在科研的角度,您認為應當如何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讓更多原創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施衛東: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四大基本職能,科技成果轉化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我建議從三方面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一是強化需求導向,建立供需溝通“信息網”。要切實解決成果轉化承接方和供給方信息不對稱問題,引導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場搞科研。從高校層面來說,要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讓研究工作真正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 二是優化服務體系,按下成果轉化“快進鍵”。建議鼓勵和支持高校建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制訂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和標準化管理規范,為知識產權管理、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化服務,同時要加強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健全評價制度,激活科技創新“動力源”。建議深入研究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問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優化科研評價和激勵機制,打通從基礎研究成果到產業化轉移的通道,激發各方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記者: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持續加強長三角地區電力互聯互通,在上海青浦、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三地創新推出“一網通辦”供電服務。請問您如何評價供電一體化服務?在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您認為電網企業應當有何作為? 施衛東: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關乎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一樞紐五城市”,全面實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五大行動”,更好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作用。其中,實現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項重點內容。國家電網公司在三地創新推出“一網通辦”供電服務,讓電力客戶可以享受跨地區的專屬供電服務?,F在,供電服務質量水平越來越高,客戶辦電、用電體驗也越來越好,國家電網公司在優化長三角地區營商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我所知,目前500千伏東洲—上海崇明島輸變電工程正在抓緊建設。這條電力“動脈”連接上海、江蘇兩地,工程建成后,將提升長三角大電網互聯互通水平,推動長三角能源一體化發展。除電網互聯互通之外,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也在長三角地區加快推進供電服務一體化進程,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賦能。 記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如何看待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人才的需求?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在這方面電網企業能發揮什么作用? 施衛東: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但當前鄉村人才還比較短缺,且技能型人才、實用型人才相對匱乏。我認為,應當從增強內生動力的角度來解決鄉村人才短缺問題,不僅要加強鄉村內部人才培育,更要促進外部人才回歸。這其中,讓青年人才返鄉創業是關鍵。 對于我們高等院校來說,積極為青年人才返鄉創造良好條件,要強化就業指導和擇業價值觀教育,同時還要開設鄉村振興相關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業人才,讓更多青年人才有能力返鄉創業。對于廣大鄉村來說,應當在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提供制度支持和政策優惠,解決返鄉青年人才的后顧之憂。 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鄉創業,我建議電網企業實施定向式、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開展電工培訓,幫助鄉村百姓提升工作技能、實現就業。同時,電網企業還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校企合作、幫扶協作等方式,幫助農村培養管理、技術人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周瑾 李冰清) 《國家電網報》3月5日第3版 全國人大代表 孫華芹 能效服務助推企業綠色轉型 能源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對于企業推進高質量發展來說,電力可靠供應至關重要。全國人大代表、SK海力士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主管工程師孫華芹說,對于芯片制造業來說,電力不可或缺。穩定、高質量的電力供應不僅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保證,還關系到芯片質量和生產研發的順利進行。近幾年,SK海力士深耕半導體制造行業,持續研發功耗更低、容量更高、處理速度更快的高端產品,用電需求不斷增加,可靠供電讓企業放心生產。 孫華芹提到,針對半導體晶圓生產對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要求高的特點,江蘇無錫供電公司先后為SK海力士建成投運了兩座220千伏專用變電站。隨著企業用電需求增大,無錫供電公司多次為企業辦理增容。同時,無錫供電公司先后升級改造SK海力士原有自建變電站設備,定期組織員工分析供配電系統運行狀況,針對性制訂防范措施,不斷提升芯片生產線的電能質量。 孫華芹表示,企業在發展中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要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在用電需求大的半導體行業,零碳排放的任務非常艱巨。在全球加速減碳的大背景下,SK海力士始終堅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發展道路。 “無錫供電公司將電力大數據與服務‘雙碳’目標結合,構建可靠的碳排放監測系統和‘雙碳’指數,并形成專業的減排建議,及時提供能效賬單服務,為我們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電力支撐和優質服務?!睂O華芹說。2022年9月,在無錫供電公司的推動下,SK海力士通過電力交易平臺累計購買綠色電力證書5.6萬張,對應電量5600萬千瓦時。每一張綠證的產生,就意味著有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被消納。 孫華芹認為,可靠電力保障和個性化的能效服務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SK海力士將與無錫供電公司進一步深化合作,在光伏發電、清潔能源消納等領域實現更多突破。(周瑾 許陽) 《國家電網報》3月5日第3版
打通產學研用創新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