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電大學精益運營 行動計劃 蘇電大學自2013年成立以來,歷經“探索起步”和“品質提升”兩個階段,到目前已基本建立虛實結合、學研并重的組織體系,修訂完善蘇電大學制度體系,探索研究內部評價及外部對標體系,創新開展學習地圖、崗位勝任力等項目研究,開發運行校務管理系統和掌上學院,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培訓設施等培訓資源建設,廣泛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基本實現了既定的發展目標。 兩年來,蘇電大學不斷摸索實踐,大學從無到有,建設不斷深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4年度獲得“中國最具成長性企業大學”、“中國企業最佳學習項目”、公司管理創新一等獎、調研課題三等獎等多項殊榮,得到了上級領導和業界同行的高度評價。成績的取得,是對蘇電大學運營團隊極大的鼓舞,也是莫大的鞭策,同時團隊也清楚的認識到,蘇電大學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在工作理念、職業水準、精益層度等方面,與業內同行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蘇電大學要實現“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發展愿景依然任重道遠,仍需要不懈的努力。 2015年是“十二五”總結收官之年,是公司率先建成“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決戰之年。蘇電大學作為承載人才培養最重要的載體,需要在前兩年臥薪嘗膽的基礎上,全面規范管理、充分利用公司內外部資源,實現大學運營流暢、項目實施精益。因此公司確定蘇電大學2015年的發展主題為“精益運營”。 蘇電大學精益運營行動的總體思路是:以公司“兩個一流”排頭兵戰略為指引,以人才強企為目標,堅持“更人本、更專業、更開放”的工作理念,以“流暢運營、精益實施、系統提升”為工作目標和著力點,統籌開展各類人才隊伍培養,打造一流人才隊伍,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提供堅強、持續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開展一次評價診斷:建立健全內部評價及外部對標兩大體系,引入第三方,開展蘇電大學全方位的評價診斷。 編制一個發展規劃:結合公司發展規劃及評價結論,編制蘇電大學“十三五”發展規劃,系統指引未來發展。 實施一批精品項目:高質量實施單元制、管理人員管理能力、班組長通用能力、特高壓從業人員崗位能力、農電所長通用能力、農電四大員通用能力等一批精品項目。 應用一套信息系統:全面應用校務管理系統,進一步優化界面和功能,實現校務系統與業務相關信息系統的集成和共享。 推廣一個學習平臺:試點推廣蘇電大學掌上學院,促進“讓學習無處不在”理念的落地生根。 用好一張學習地圖:將生產技能人員基于崗位勝任能力的學習地圖在網絡學院上深化應用,為生產技能類新員工提供基于成長路徑自主學習的資源和引導,實現各類培訓的管理和考核,有力促進新員工的培養。 2015年,蘇電大學重點任務是以推進人才培養“六個一”工程為抓手,不斷夯實基礎,持續創新實踐,不斷提升蘇電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目標:結合公司“十三五”發展戰略以及《人才發展2013-2020規劃綱要》,堅持頂層設計,編制蘇電大學“十三五”規劃,持續健全完善蘇電大學的組織構架與運營體系,統籌推進蘇電大學建設,為“十三五”期間人才隊伍建設奠定基礎。 舉措:一是科學編制蘇電大學“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蘇電大學2016年~2020年的總體發展框架和目標,系統指導公司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開展。二是進一步加強蘇電大學委員會建設,定期召集蘇電大學工作會議,通報情況,決策部署,形成對蘇電大學的有效管理。三是強化各專委會的建設。根據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動態調整蘇電大學各專委會成員,明確各專委會年度工作任務,充分利用各專委會的專業優勢,發揮其在蘇電大學建設運營中的主導作用。四是在各學院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按照“業務工作一體化”的原則,優化完善蘇電大學各學院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充分發揮公司集約化的優勢,科學明確分工,統籌開展資源建設和培訓實施,更好的服務于公司的人才培養。 目標:按照“系統規范、協調通暢”的基本原則,從蘇電大學業務實際需求和管理規律出發,全面應用覆蓋蘇電大學建設和運營各個環節的制度和標準,保證蘇電大學高效運行、協調發展。 舉措:一是按照《國網蘇電大學管理規定》的要求、分工、流程,規范國蘇電大學的建設和運行,加強對蘇電大學的業務管理工作;二是按照學院管理、課程管理、培訓實施、研究開發、師資管理、經費和設備設施管理等二級規范文件的要求規范蘇電大學的全業務流程,保證公司各項資源的統一規劃、使用、管理,實現管理集約化、效益最大化。三是結合蘇電大學管理規定和各二級文件使用的實際情況,按需開展規范表單、實施細則等三級操作性規范文件的建設工作。四是結合國家電網公司的專業調考,全面宣貫制度和流程,通過考試的手段促進吸收和消化,并能更好地促進應用。五是對制度標準的執行開展檢查評估,并結合具體應用情況做好動態修訂。 目標:根據《蘇電大學培訓師隊伍管理辦法》,遵循“服務發展、能力核心、業績導向、持續創新”的原則,持續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培訓師隊伍。 舉措:一是建立專職培訓師公開招聘機制,完善薪酬激勵機制,選聘具備中級及以上職稱或技師及以上資格,同時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產一線技術骨干充實培訓師隊伍;同時有計劃地為培訓學院引進新進畢業生,加大梯隊人才建設。二是通過采取掛職鍛煉、頂崗實習、專業培訓、高校進修、課題研究等方式,加強對專職培訓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其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三是加大兼職培訓師隊伍建設,繼續開展“千名培訓師培養工程”,研究管理人員培訓兼職培訓師制度和工作模式,開展兼職培訓師資格認證和年度評價工作,同時依托公司課程體系建設、題庫開發、課件制作等重點工作,以項目為載體,不斷提升兼職培訓師隊伍素質。四是按照統一管理、從嚴控制、動態調整、注重實效的原則,充分利用外部資源,開展外聘師資隊伍的建設。五是充分發揮現有專家、能手的作用,利用公司“專家大講堂”,吸引更多的領導干部、管理專家、技術能手、技能骨干走上講臺,答疑解惑,傳道授業。 目標: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同步建設、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建設,及時更新維護培訓設備及基礎設施,實現培訓資源與培訓需求同步、協調、配套發展。 舉措:一是結合蘇電大學發展規劃,分析公司現有培訓資源,優化調整省、市、縣各級機構培訓業務和職責分工,提高現有培訓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滾動修訂《培訓設備設施投資三年規劃》和培訓設備設施建設項目儲備庫,加強培訓設施設備建設項目規范化管理,嚴格執行各項管理規定,依法合規高效開展培訓設施設備建設,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三是按照“專業業務一體化、人員管理屬地化”的原則實現技能學院培訓各項資源的統籌使用,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營銷技能培訓中心、職業技能訓練基地新大樓投運中的平穩過渡和后期工作開展。四是嚴格加強培訓投資項目管理及驗收、評估管理,不斷提升項目管理人員的能力要求,并通過“回頭看”、“專項檢查”等形式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控,保證項目的規范高效。 目標:在2013年試點應用的基礎上,完善優化校務系統各項功能,深化校務系統的全過程管控,實現在培訓管理、業務實施的全流程中深度應用,支撐蘇電大學的精益運營和有力管控。 舉措:一是根據培訓業務標準化流程,持續優化完善校務系統功能,有力支撐起業務的開展。二是加強基礎數據的管理工作,建立校務系統各項業務數據維護及時性與準確性的考核機制,實現培訓全流程、全業務線上流轉。三是利用信息系統加強培訓經費的規范管理,實現“計劃-預算-實施-結算-評估”全流程的管控,促進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四是深化應用校務管理系統,全面實現校務系統與業務相關信息系統的集成和共享,確保培訓管理信息統一展示和輸出,實現數據統計分析的智能化和科學化,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五是開展校務系統應用勞動競賽,采用互助互查的方式,總結先進,帶動后進,促進系統的使用,促進功能的完善,促進管理的提升。 目標:進一步錘煉蘇電大學運營團隊,塑造一支職業操守強,專業素質精的培訓管理隊伍,為蘇電大學流暢運營提供人才保障。 舉措:一是定期開展蘇電大學運營人員業務培訓,提升運營人員業務素質。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的專業優勢,以培訓項目開發和實施為載體,從各專業吸納優秀人員充實到蘇電大學的運營團隊中來,構建一支懂業務、善協調、會管理的運營團隊。二是組織培訓管理人員赴基層一線開展現場調研與實踐,更好掌握基層員工能力現狀和業務培訓需求,及時了解一線動態。組織各單位培訓管理人員開展課題研究,提升培訓管理人員綜合研究能力和破解難題的水平,更好支撐蘇電大學建設。三是通過參加業界論壇、研討等多種方式,讓培訓管理人員融入中國企業培訓的業界中去,在專業的氛圍中感知和歷練,通過不斷的互動和交流,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用更前瞻的思維、更高遠的視角、更廣闊的胸襟推動蘇電大學在更高的層次上不斷前行。 目標:研究構建公司各類專業管理人員的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各專業委員會的專業引領作用,開發管理人員培訓規范、設計課程、在人資和財務專業開展全員培訓,總結完善后在各專業全面推廣。 舉措:一是注重實效為先的原則,結合學習動力圈的研究成果,系統構建管理人員培養、激勵、考核。使用一體化的制度和模式,解決管理人員培訓牽引力問題。二是與一流的咨詢機構開展深度合作,策劃精品培訓項目,結合公司實際開發通用管理能力課程體系。三是組織各專委會,以“能力+問題”為導向,廣泛采用行動學習、情景模擬等先進的培訓手段,開發專業能力課程體系;四是開展管理類“培訓師培訓”(Train The Trainer,簡稱TTT),內外結合培養培訓師和催化師隊伍,推動各專業領導和專家上講臺。五是按照“單元制、模塊化”的思路,在人資和財務專業開展全員培訓,總結完善后在各專業全面推廣。五是發揮各專委會作用,在網絡學院各專業分院配套開發專業管理類課件,為專業管理人員線上自學提供資源。 目標:緊跟公司發展戰略,根據組織變革和業務開展的需要,配套規劃培訓資源,實施核心人員和緊缺人員的培訓。 舉措:一是保障特高壓建設和運營人才的需求,組織開展特高壓專項培訓,重點研究和開展特高壓等緊缺人員培訓設備設施建設和培訓課程體系建設,全面開展特高壓人才隊伍的培養。二是按照已經開發并試點實施的重點崗位人員能力培訓規范,高質量開展全體班組長、農電所長、四大員通用管理能力輪訓,不斷強化重點崗位人員爭先進位的意識和依法治企的習慣。三是加大業務外包隊伍的培訓范圍和力度,提升外包隊伍的技能水平,以滿足伴隨電網規模的擴大,公司業務模式變化而產生的新的培訓需求。四是在鹽城和連云港培訓能力提升的基礎上,以單元制等級工能力培訓規范為標準,不斷擴大培訓覆蓋面,更多的惠及集體和農電人員,滿足公司各類人員的能力提升需求。 目標:全面實現生產技能類各專業的學習地圖在網絡學院的使用,針對性的建設培訓資源,為新進員工提供基于成長路徑自主學習的資源和引領,實現各類形式培訓的管理和考核,有力促進新員工的培養。 舉措:一是在現有學習地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托網絡學院平臺,實現以崗位勝任力和員工職業發展為主線的知識地圖在網絡學院上的整合,強化在學習地圖引導下,員工學習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和有效性。二是在新員工中廣泛推廣應用,為新進員工提供基于成長路徑自主學習的資源和引領。三是將學習地圖與校務系統和人資協同平臺向關聯,對新員工的各類培訓開展全方位的考核和管理。四是利用學習地圖的整合引領作用,推動生產技能類培訓資源的體系化建設,推動師帶徒等現場培訓的規范實施,推動同專業新員工“比學趕幫超”氛圍的建立,更好的實現新員工的培養和使用。 目標:按照“承接國網、體現特色、引領發展、實效為本”的原則,以“系統架構更合理、資源保障更充分、運轉體系更高效”為發展目標,推動各專業、地區分院深度應用。 舉措:一是重點開發學習地圖模塊,實現直觀呈現、具體描述、在線學習、同步管理、動態跟蹤五大功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習地圖的看板管理作用,一方面能加速推動學習地圖的有效落地,另一方面能推進培訓軟件資源建設。二是充分發揮專業部室的專業優勢,繼續做實專業分院;統籌各類培訓資源,分層分級實施培訓活動,做強地區分院,保障培訓效果穩步提升。三是進一步完善機制,策劃活動,出臺《網絡學院知識貢獻積分管理細則》,引導全體員工參與到網絡學院的建設中來。 目標:大力發展離線移動學習,拓展網上學院的應用,滿足員工碎片化學習的需要,實現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有機結合,實現讓“學習無處不在”理念的落地生根。 舉措:一是通過公司網站、報紙雜志、印發宣傳手冊等途徑,讓更多的員工了解掌上學院。二是通過在競賽、調考、培訓測試、鑒定考試等多種場合推廣使用掌上學院,讓更多的員工用上掌上學院。三是不斷完善掌上學院的功能,加強掌上學院文庫、題庫、微課件等資源建設,滿足員工碎片時間的自主學習,讓更多的員工愛上掌上學院。 目標:完善蘇電大學內部評價及外部對標兩大體系,全面開展對標評價,不斷加強運營監控,確保大學體系和諧高效運轉。 舉措:一是修訂完善蘇電大學成熟度模型,結合蘇電大學運行兩年來的實際情況,優化調整內外部評價對標體系,為更客觀全面的評價對標提供標準和依據。二是在專業管理和指標管理上,要夯實基礎、精益管理、注重調研、定期診斷評估,不斷提升指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引導各單位加強內部管控,提升工作業績。完善同業對標體系,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統籌平衡好公平公正與導向激勵,充分調動各單位工作積極性。三是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緊跟世界企業大學發展方向和潮流,向國內外知名企業大學學習,及時發現問題、找出短板。加強對外交流,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借鑒,在借鑒中創新,推動蘇電大學不斷提升。 目標:在企業大學建設、科研開發、管理創新、學術交流、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與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設備廠家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不斷掌握前沿的管理、先進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于公司“兩個一流”建設。 舉措:一是繼續加強與知名院校、科研、咨詢機構開展合作,開展管理創新、科技項目研究,試點教授進學院,專家進校園,合作創辦大學生實習基地。二是與國內知名企業大學開展廣泛的合作交流,相互學習,開闊思路,共同提高,促進人才培養的水平和效果再上新臺階。三是加入中國企業大學發展論壇,在2014年初戰告捷的基礎上,積極參與中國企業大學排名榜評選,2015年沖擊中國最佳企業大學榜單,全面提升蘇電大學在業內的知名度,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一、前言
(一)背景
(二)總體思路
(三)重點任務
二、蘇電大學精益運營行動計劃
(一)夯實管理、流暢運營
1.堅持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發展藍圖
2.堅持動態調整,不斷優化制度體系
3.堅持專家施教,著力加強師資建設
4.堅持集約高效,有序開展設施建設
5.堅持全面管理,深度應用校務系統
6.堅持專業引領,促進管理團隊能力提升
(二)深化應用、精益實施
1.實施管理人員培訓
2.實施核心人員和緊缺人員培訓
3.實現學習地圖引領新員工培訓
(三)持續創新、系統提升
1.進一步加強網絡學院建設
2.進一步加強掌上學院建設
3.進一步提升精益運營水平
4.進一步加強對外合作